实现“零”的突破。
2024年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提出坚持将创新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成都科创生态岛为核心的园区创新体系,全力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四天后的10月2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成都科创生态岛全国首发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实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吹响了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据介绍,目前该产品为国内唯一、全球唯三,真正拥有人形机器人“最强大脑”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

“贡嘎一号”(Konka-1)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直坚持以人形机器人“大脑”为核心技术攻关方向,致力于打造人形机器人“最强大脑”,使人形机器人真正具备理解、推理、执行能力。今年以来创新中心已率先成功完成“国内首个基于扩散架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式模型”,“国内首个多模态人形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等30余项世界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大脑”核心技术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贡嘎一号”(Konka-1)作为首台植入创新中心“最强大脑”的全栈自研机器人整机,能快速理解任务意图→自主观察环境→推理任务流程→生成任务流→自主控制肢体→准确完成任务,是一台能真正实现像人一样独立思考、推理和执行复杂任务的有聪明大脑的人形机器人整机。

什么是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其衡量指标为机身自重30KG以内,续航6小时以上,负重比(最高负载/机身自重)0.1以上。为什么要研发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因为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指标的人形机器人才能具有较高安全性、环境适应性、成本可控且能较长时间替代人类工作,也是人形机器人真正市场化、产业化的必备前提条件。

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仅掌握在美国少数顶尖人形机器人企业机构中,形成了一系列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壁垒集群。面对国外产品、技术、专利的全面封锁,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团队全力以赴研发攻关,采用全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路径,打破壁垒,申请30余项高质量发明专利,实现核心技术的全方位突破。作为国内首台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面世便创造多项纪录:轻量级别25KG整机(业界整机普遍60KG-250KG范围),最大负载5.5KG(业界一流水平),负重比级别0.22(高于业界平均水平5倍以上),续航时间8小时(业界普遍1小时左右),是一款性能强悍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产品。

“贡嘎一号”是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产业化目标为导向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整机零部件60%来自成都本地产业链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成都造”产品。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在高校院所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教育养老、应急安全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迭代,将进一步加快人形机器人系列产品量产进度。创新中心将积极发挥链主龙头企业作用,深度链接成都市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成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布局,助力成都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领跑全国人形机器人赛道。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介
2024年4月11日,四川省1号创新工程的1号原点项目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成都科创生态岛正式成立运营。创新中心致力于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人形机器人颠覆性技术突破,让机器人具备人一样的大脑、小脑、肢体,具有理解、推理和执行三合一的强人工智能能力,策源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本文转载自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